曾经的八九十年代,寒门出贵子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八九十年代的大学里面一个班里有半数来自农村的学生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就农村学生在好大学的占比来说是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家境殷实的城市孩子。
就拿靖江举例子,省靖中里的农村学生的数量相比90年代、2000年初的时候有显著的下降,而且还出现了一种情况,一些非常优秀的农村学生到了城市里的学校,瞬间就从“农村尖子生”变成了“差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现实。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是造成这个状况因素之一,你不得不承认的是,东部的教育质量普遍要比西部的教育质量高,大城市孩子的教育质量普遍比小城市孩子的教育质量高,城市孩子的教育质量普遍要比农村孩子教育质量要高,当城市的孩子渴望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时候,农村的孩子正向往着城市孩子早就呆腻了的钢筋水泥般的城市!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城市就是他们眼里的世界了。
社会教育资源的差距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庭资源方面的差距,寒门弟子从剩下来的那一刻就早早的与中产阶级家的孩子拉开了差距,别人上私立幼儿园接受者最好的学前教育,从小学开始辅导班就没有挺过,什么钢琴课,小提琴课,舞蹈班一股脑的全上,反正孩子身上的艺术细胞有没有其实并不太重要,家中唯恐输在了农村孩子羡慕不已的他们所谓的起跑线上,所谓“卷”!
反观很多农村家庭,我们暂且不提那些开明的农村家庭,有多少农村家庭的父母能辅导孩子初中以上的功课,能给他们上补习班,能给他们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又多多少农村家庭的家长在高三有底气拿出一年的时间陪读,这些都是客观条件差距! 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被环境改造,周围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十分重要!而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周围环境的差异我想无需赘述,都摆在明面上。
再者,靖江农村家庭都很难买得起那些高昂的学区房,而买上了昂贵的学区房就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拥有好的教育资源并不一定意味着最后能考上个好大学,总有人批评一些农村学生拿教育资源的倾斜当作挡箭牌!但是就好比,农村孩子一天就吃三个馒头,另外城市孩子一天吃十个馒头,但是最后都长到一米八。你不能要求每个农村孩子吃三个馒头都长一米八,这只能说明某些农村孩子消化能力好。 所以教育资源与好成绩之间并不是正比,但是是正相关!所以某些人用什么农村孩子不努力还掩盖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是傻就是坏。就好像另一群既得利益者鼓吹996是福报一样。
但是我们反过来思考,为什么一些人拼命也要让孩子考上好高中逼他们努力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社会阶层固化的越来越严重了,想要鲤鱼跃龙门高考是目前为止性价比最高,也是最公平的途径!所以家长从小学就开始卷,用尽手段的卷!
反推一下,好大学大概率意味着好高中,从每年靖江每年考上清北的都从哪里出来的就可见一斑。
在靖江买不起学区房上不起好学校,显然是错了,因为每年的寒门考上清北都上头条,但是这些新闻彷佛也是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