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收到保险、汽车、房地产销售的电话短信,你是不是经常在手机淘宝的推荐页面中看到自己随口提起过的商品......
最恐怖的还不是这些,有些电话推销打过来还能清楚的知道,你是不是单身,你结没结婚,生没生小孩儿,是住在靖江市区还是农村等等信息,你是不是觉得不太可能?
我直接给出答案,你随时携带的手机“出卖”了你的隐私,但可不是出卖个电话号码这么简单,下面我们来讲一讲你的手机是如何“出卖”你的隐私。
首先就是手机中安装的各种APP出卖了你,每一个你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的APP都代表了你的一连串信息。比如你的经常使用拼多多而不是淘宝,在大数据眼里你可能是一个喜欢低价商品的人,就会给你推荐一些廉价商品。
你每天花大量时间刷搞笑短视频,在大数据眼里你可能是一个无聊的人,就会给你推荐一些趣味小游戏;你每天都在家里使用外卖券点外卖,在大数据眼里你可能是个不算有钱的宅男,就会给你推荐一些动漫视频。
其次出卖你的就是你的各种搜索记录,不管是浏览器还是其他软件。比如你经常使用抖音在中秋节,国庆节这样的节假日里搜索#靖江周边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地方#,那么大数据通过分析会认为你可能是个有着完整节假日、一定消费能力,爱出去旅游打卡的年轻人。
接着大数据就会给你推荐附近的民宿、酒店等广告,甚至你通过订票软件去到了景点之后,可能还会有人打电话向你推销酒店广告,因为大数据已经知道你来到景点了就会给你推荐配套服务,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手机上的广告怎么这么巧,打电话推销的时候对方怎么把我的底细摸得这么清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注意到过,你可能刚刚说好想买什么东西,打开购物软件,或者其他软件的广告页面就会给你推送你刚才说的那个商品,巧得简直不能太巧了。这其实是手机获取你信息的时候使用了关键词检索功能,只要你说出了对应的关键词就会被捕捉到,然后给你推荐相关的广告。
我们来举一个流程简化的例子,来看看手机是怎么出卖我们的隐私的,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被分解成各种各样的数据的。
小智,40岁,男性,在靖江的某船厂工作(通过短信获取公积金信息,通过你输入的身份证号拆解性别、年龄)
靖江本地人(身份证号前六位),在南京上的大学(通过调取招聘软件填写的信息)
最近刚刚贷款在滨江买了房子(通过每月银行提醒还贷款短信)
周末喜欢钓鱼(在淘宝上搜索或者购买了钓鱼装备、在地图软件上搜索钓鱼去的地方)
已经结婚(通讯录、聊天记录、通过记录)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在软件上搜索各种辅导班信息)
等等等等。
最关键的是大数据不仅仅会收集一个人的信息,他会收集那个人周边所有人的信息,然后形成一个关系网,可能大数据比你更早知道你原来在靖江城南还有一个你的远房二舅。然后这些用户信息会被线上线下交易利用,比如你是靖江人你把你的信息卖给负责这边的公司,所以你知道你为什么经常被打骚扰电话,发骚扰短信了。
在互联网中我们的信息被扒得一干二净,每个人都在互联网中裸奔,一天中在恰好的时间总会出现那些恰好的广告内容,你以为你有得选其实你没有。
这又恰好像极了人生。
|